第(1/3)页 当年发掘出长信宫灯的时候,人们看到的是一地破碎的零件。 侍女头部、灯盘、灯罩等零部件,全都散落在地。 所以,现在人们看到的,是后经专家们修复之后,才得以回复原本容貌的铜灯。 而陈文哲手中的这两件环保低碳的古代铜灯,可是完好无损的。 真要说比不过长信宫灯的,也就是没有铭文,还有就是它们当年的主人,也许不如窦太后有名。 不管怎么样,这都是宝贝,陈文哲一件一件的拍照之后,详细的登记造册。 他这些东西真要带回国内,要是建成博物馆,并且放在里面展览,造成的轰动,恐怕要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啊! 一件一件的宝贝,从手中流转一遍,绝对不能细看,因为稍微关注,就要浪费很多时间。。 反正能够出现在金缕玉衣跟前的青铜器都是国宝,这个应该是没错的。 不用细看,小件的青铜器,就比较容易处理。 只要摸过来,小心的拍照,记着装箱就可以了。 所以,很快,陈文哲眼前就只剩下了大件。 大件的青铜器,几乎都是尊和鼎。 当然,最显眼的肯定是鼎,比如眼前形状比较奇特的鼎。 至于普通的圆鼎什么的,太普通,看一眼就算了,直接搬走。 也就只有造型奇特的鼎,再加上大个头,才能吸引陈文哲的关注。 “这是一件瓦鼎?” 一堆青铜器之中,居然出现了一件陶器。 陶器,或者说陶鼎的出现, 陈文哲并不感觉意外。 因为他知道, 夏商周, 春秋战国之后,到了秦汉时期,青铜鼎慢慢的就不在流行了, 而后起来的是陶鼎。 这里出现一件,也没有什么奇怪的。 只不过, 瓦鼎, 还是很少有人知道的, 所以值得一说。 瓦鼎,就是一种陶制有耳有足的炊器。 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下》:“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……瓦鼎十二, 容五升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