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五十二章即将消失的技艺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因为清三代国力雄厚,乾隆帝又极爱收集奇巧之物,对艺术品的要求极高,这种“如虎添翼”瓷器,就是为了投合他的喜爱而造。

    蓝浦的《jdz陶录》中记载:“陶至今日,器则美备,工则良巧,色则精,咸月异岁不同矣。”

    烦琐满密、精巧富丽,是乾隆彩瓷的典型特征。

    “如虎添翼”则是能完美表现这种特征的装修技艺,不仅是表现了乾隆帝本身的审美兴趣,更是能从中窥视我国古代的微弱国力,含义非凡。

    这样的粉彩轧道瓷,样式新颖,图饰吉利,制成一器要通过四次烧造方可得制品。

    第一次是烧制陶瓷白胎;

    第二次是在白胎上刷上一层釉料,以轧道工艺扒出所绘斑纹,继而进行烧制;

    第三次是在烧好的瓷胎上画出线条或图画,填充好花鸟、山水等图画的不同颜色,再进行烧制;

    第四次是在瓷胎顶部或底部描上金粉进行装修,最终烧制出制品。

    这种工艺较为费工,极为冗杂,从起笔到收尾要趁热打铁,斑纹要巨细共同,布局均匀,不能出丝毫过失,也不能在瓷胎上留下空白,需求积累多年绘画功底才能够完结。

    粉彩轧道瓷,远观只觉花样繁复妍丽,雍容清丽;

    近看瞬间脉路顿现,华光流韵,其工艺之妙,令人赞叹不已。

    所以,扒花工艺,又被称之为针尖上的艺术,而且是一种即将消失的技艺。

    由于扒花工艺制作复杂、成本极高,因此成品率非常低,古时只有皇家及王公贵族才能享用。

    简单的扒花工艺,就是在瓷胎坯体上,施以红、黄、绿等各种色釉作为底色,即为“锦地”。

    锦地这道工艺,看似简单,但是真做起来,也不是谁都能做出好效果的,因为施加的釉色多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