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定窑金彩均为国宝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明代的《天工开物》中,记叙过金箔的制作过程。

    凡色至于金,为人间华美贵重,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。

    凡金箔,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,粘铺物面,可盖纵横三尺。

    凡造金箔,既成薄片后,包入乌金纸内,竭力挥推〔椎〕打成。

    贴金是用毛笔,直接蘸胶液,在瓷器表面书写或描绘图案。

    待胶液半干时,将金箔粘贴上并压实。

    胶液干透后,再用硬毛刷将图案之外的金箔刷掉,只留下涂胶处的金彩图案。

    戗金是使用坚硬的工具,在釉面进行錾刻,然后再在錾刻的沟槽内填胶、贴金,待胶液干透再将沟槽外的金箔去除。

   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,古人都离不开用胶液粘贴金箔。

    至于他们到底用的是什么胶液,众说纷纭,有说用大蒜汁的,亦有说用生漆的,至今还只是一个未解之谜。

    贴金箔用的胶,都是有机物质,几百年后的今天已经大部分解。

    加之涂层很薄,留者甚少,非高科技手段无法破解。

    这时的金彩牢固度较差,保存至今者多数已剥落殆尽,只剩痕迹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因为金箔装饰工艺成本高,实用性差。

    所以当年采用者就寥寥无几,保存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,但是,只要能保存到现在的,均为国宝。

    虽然古代的金彩工艺,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,但是,要仿制古瓷,还不能不了解一下。

    从严格意义上讲,那时的金彩加工工艺,还不属于陶瓷工艺中的彩烧工艺。

    那种工艺倒是与金漆镶嵌类似,从属于陶瓷制作以外的后期深加工。

    虽然缺陷不少,但是使用黄金装饰器物,是最为华美,好像也是最为高贵的。

    黄金,不管古今,都在人们的心目中,有着很重要的地位。

    既然是这样,古人自然不会放弃。

    所以,到了清代,就开始采用本金装饰。

    这是清代康熙时期,御厂开始运用一种新兴金彩工艺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