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创新第一步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很多学徒工虽然话没有说出口,可心里却满是不解。

    但是,不让出徒,肯定是有原因的。

    一般不让你出徒,是为了让你把基础工艺练扎实。

    只有当老师傅放心的放手,也就意味着你的基础已经足够扎实。

    陈文哲在梦中的沉浸式学习,也是按照这个流程来的。

    等他感觉学的差不多,才开始真正练手。

    当然,他练手之时,没有残次品的孩儿枕让他操作,他就只能从头开始。

    雕刻他是很厉害的,制作出一件大体的泥胎瓷枕,轻轻几下,他就能够勾勒出瓷枕的大体形状。

    之后,就需要精耕细作了。

    他会先用铅笔,在泥坯上画下草图。

    再用尖细的划针,沿着铅笔的纹路,在泥坯上画出沟痕。

    最后再用刻刀,将沟痕边缘的泥料剔下,制造出立体的纹样效果,一件作品就算诞生了。

    自身的天赋,加上沉浸式学习的绘画功底,让陈文哲在定瓷设计方面如鱼得水。

    刚开始,他绘制的定瓷上的纹路,还是传统的二方连续、缠枝。

    之后是二方连续图案,也叫带状图案。

    这是将一两个单独纹样,组合成一个单位纹样,再把单位纹样,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,反复连续而形成的纹样。

    缠枝就更简单了,是以其图案花枝,缠转不断而得名。

    在陈文哲看来,这样的图案美则美矣,却缺少新意。

    刚入行的新人,在进行定瓷作品的创作时,大多会去临摹、学习古人的作品。

    但现在的陈文哲却不止于仿古,现在是二十一世纪,每一个匠人所做的器皿、花瓶,在几百年之后,可能也会成为古董。

    他不希望百年之后,人们看到这个时代留下的定瓷作品,都是在模仿宋朝的器型与纹样。

    他想要如同明清之时,能够仿出自己的特色。

    到时候,后人一看,这是共和时期的制瓷大师陈文哲的作品,你看他的作品都有着相同的特征,也是独一无二的时代特色。

    可是,想要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手艺,还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,可不简单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