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零五章无人出于其上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一种是先打成适当泥板,镶接起来,等到半干时修整。

    泥板厚度一般为7到8毫米之间,泥板镶接处用泥条沾上泥浆后连接压实,然后入窑烧制;

    另一种方法是模具成型,用软泥在模具上,均匀抹出一定厚度的泥板,然后合拢起来。

    等待定型后,取出泥坯修整好。

    再施上化妆土,刻画花纹或彩绘。

    待坯半干后,在背后打一个孔,以防止烧成时,热空气膨胀无法泄出而损坏坯体。

    比如那件绿釉如意形蕉叶纹枕,就是用第二种方法制造的。

    当时的匠人,在枕的一端,掏出有一个直径半厘米左右的小孔。

    拿起枕头摇还发出丁冬的声响,那是因为有泥丸残留在枕内。

    近千年过去,瓷枕的实用价值,已经日趋消失。

    但是,因为它的表面常常有前人留下的各类书画图案,这让它成为民间书画的重要载体。

    这在保存古代民间书画艺术上,起到了巨大作用。

    作为书画一般载体的纸、绢等物质在历经千年后,往往已毁于各种事故,极难传世。

    而瓷枕材质坚实,故完整保存记录了大量可贵的民间艺术,让今人能领略千年前的民间艺术创造力。

    可惜,瓷枕终归是被历史淘汰。

    到了民国末年,瓷枕才慢慢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,而渐渐被柔软棉花制成的枕头取代。

    可是,文物不仅仅是弥足宝贵的物质珍宝,也是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、审美取向、精神追求从而鉴古知今的重要途径。

    其中的定瓷,有着太多的不同凡响。

    但是,相比定瓷孩儿枕,其他时代的精品瓷枕还真不少。

    现在陈文哲既然能做定窑的瓷枕,那其他时代的瓷枕,他也就可以做的更好。

    作为一种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生活用具,瓷枕早在春秋时期,就有记载。

    此外,在考古发掘中,北湖荆门包山楚墓、南河信阳楚墓中,也都有春秋时期枕的实物出土。

    这足以说明古人在春秋时期,就已经开始使用枕。

    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可知,陶瓷枕的主要品种,有低温釉陶和高温釉瓷两大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