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为什么会被列为贡土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研究青花钴料,特别是苏麻离青料,即除了物理、化学角度外,一定还有历史变化深层次结构上的内因。

    而这内因,有多少把握被掌握?还能进行可靠区分?

    而这正是高岭土和麻仓土对比试验中,无法给以清楚答案的。

    比如麻仓土本质上也是高岭土,其成份和现在的高岭土没什么太大差别。

    单从化验看,两者不能看出什么明显差异,可做出的胎就是不一样,能说两者是一回事吗?

    再举例,中国人、外国人的头发有黑有黄,从化验看,恐怕不会有什么明显差别,而能说都是一国人吗?

    再有,取料化验,是何处窑址?

    何地出土?何种器物根据?

    有何代表性?都值得深思。

    如果按一般的化学分析,这种苏料含锰量低,和国产料含锰量高形成相反表现。

    其料烧制后,在釉层展现最独特的唯一性:

    色之浓艳,略含紫意,颗粒之粗极具特色。

    凝聚斑和晕、散、流现象独特。

    凝聚斑现象要比结晶斑(铁斑)现象重要得多,结晶斑或没有,但凝聚斑却不能没有。

    所谓凝聚斑,为颜料色素在烧制过程中聚集形成的黑斑,分布在蓝色图纹中。

    这些黑斑,均由更小的一个个小米粒般的珠状黑点组成。

    并成串向某方向延伸或任意弥漫聚集,或延伸成条状,或组成更大的圆斑状。

    又因这些珠状的小黑点周边发晕或发散,或带有下淌现象。

    其晕似洇,其散似弥漫,其流似淌,被称晕、散、流现象。

    珠状小黑点串成的条状称为条形流散,圆斑状称为斑状流散。

    有的流散,甚至于图纹底沿形成如锯齿状或冰挂态展现。

    其中还有一个特殊现象,就是向釉外表,有涨出感。

    即凝聚斑形成的流散,向釉层上部浮冒,也就是黑斑向上漂,而浅淡的蓝,留在底部。

    苏麻离青料稀缺贵重,对于大多数非精品,或一般**物来说,均掺入国产料使用,是正常而普遍之事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