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就跟绿釉、红釉、蓝釉等釉彩一样,而黄釉瓷作为单色釉中最尊贵的品种,自然是值得好好研究的。 黄釉瓷的制作先不说,先说珐琅彩!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,至雍正时,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。 珐琅彩瓷,为清代康熙晚期,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,将铜胎画珐琅技法,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,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。 以雍正、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,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。 乾隆时期,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,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,据档桉记载有400多件。 按照清代宫廷档桉记载,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,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“瓷胎画珐琅”。 这种宫廷御用瓷器,每一件都是珍品,因为这些珐琅彩瓷器,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,就算是在宫廷之中,都控制极为严格。 整个制作过程,也是精益求精,比如制作它所需要的白瓷胎,由景镇御窑厂提供。 运送到宫廷后,在皇帝的授意下,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,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! 宫廷写字人,题写诗句、署款! 最后入炭炉,经600c左右的温度,焙烧而成。 整个清三代之中,康熙创烧,雍正发扬光大,乾隆让它成就巅峰。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,因为不如雍正,所以就不说了。 而雍正时期,很多瓷器都属于巅峰。 不是清三代的巅峰,而是全世界有历史以来的巅峰。 其他不说,就说珐琅彩的彩料,就是在雍正之时得到的解决。 珐琅料是一种人工烧炼的特殊彩料,雍正六年(1728年)以前需依赖从欧洲进口。 雍正六年以后,清宫造办处已能自炼20余种珐琅料。 而且色彩种类,比进口彩料更为丰富。 这才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,获得突飞勐进的发展。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、蛋黄及蓝色作地。 还有一类特有的,在宜兴紫砂胎上,画珐琅彩的器物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