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唐窑作品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肩部对置鎏金螭龙耳,气势威严,古拙沉稳;

    通体以澹蓝色珐琅釉为地,周身满饰西番莲纹,填红、黄、紫、绿等珐琅釉料,搭配精美,繁花似锦;

    布局富层次感,灵动精彩,尽显清中期高超的制作工艺,为不可多得的珐琅器珍品。

    像是这种等级的作品,还是生活用品比较多。

    除了生活用品,再就是观赏器,而观赏器之中最多的就是瓶子。

    如果是比较少见的,这是衣帽架什么的。

    陈文哲知道的,就只有一件清乾隆的铜胎掐丝珐琅夔龙纹帽架。

    这件东西的高度只有26公分,还是比较小的。

    更何况这还是一件少见的冒架,这件帽架以掐丝珐琅作三条支架,呈三弯腿式,支架上饰以夔龙纹。

    主题以蓝填色,龙角填白,富丽堂皇,尤为难得。

    至于瓶子,陈文哲首先想到的不是清代的,反而是明代的。

    比如明初的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藏草瓶,这种瓶子在清代常见,反而是明代的少见。

    藏草瓶又称甘露瓶,瓶式之—。

    它是清朝廷为雪区僧侣烧制的,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,故称藏草瓶。

    雍正时已有烧制,乾隆时期制品为圆唇口,直颈有凸弦纹,丰肩,腹下部渐收,束胫,足部外撇。

    这类瓶式不书款识,一般多认作乾隆制品。

    很明显明代的这种瓶子很少见,特别还是明初的藏草瓶,就更加少见。

    这一件藏草瓶高256公分,估价在两三百万之间。

    价格不贵,这主要是因为工艺不太繁复。

    此瓶磨盘口,细短颈,丰肩,收腹,浅圈足,呈现藏传文化中常见的藏草瓶形制。

    口沿与颈中镶鎏金边,通过高低与粗细的变化增添视觉立体感。

    器面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,其上以红、白、黄、紫、绿等各色釉料,勾勒多种吉祥图桉。

    口沿为花卉卷草,颈部缀吉祥八宝,肩上铺俯莲莲瓣,足沿环绕仰莲莲瓣。

    最为显眼的腹部,则有饱满缠枝西番莲整齐排列,一展繁茂丰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