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掐丝珐琅工艺繁复缜密、色彩辉煌灿烂,深得元、明、清历朝统治者的喜爱。 在明代景泰年间,掐丝珐琅工艺达到一个巅峰,便留下了“景泰蓝”这一名称。 景泰蓝中的“景泰”,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玉的年号。 明代宗朱祁玉,绝对是一位传奇皇帝,跟叫门皇帝一样出名。 不说景泰蓝,只是说蓝釉,在景泰年间,就有极大的突破。 景泰年间的蓝釉料,突破性地发明了天蓝、钴蓝、宝蓝,且多用蓝色作底色,显得清雅高贵、沉着大方。 如此一来,虽非景泰首创,这种器具却在之后统一被称为“景泰蓝”。 明末成书的《春明梦余录》,将艳丽的景泰珐琅与宣德铜器、永乐凋漆、成化斗彩并驾齐驱,认为它们“精巧远迈前古”。 到了清代,清三代的帝王更加热衷于珐琅器。 清代的铜胎掐丝珐琅,之前陈文哲做了不少,这里就不提,还是说回景泰蓝。 既然叫景泰蓝,自然是围绕着烧蓝来进行的。 从元代开始,好像历代统治者就一直对蓝色非常喜爱。 为了“那抹蓝”,要搭上无数的小生命、植物蓝染、青花瓷,还有马上要提到的景泰蓝。 景泰蓝、烧蓝、点蓝这三种蓝,咋一看有点懵,熟悉呢又说不上什么来。 常听到的烧蓝、点蓝,是景泰蓝烧制中的两个步骤,即都不是独立的工艺。 烧制景泰蓝的步骤,总归是制胎、掐丝、粘丝、焊丝、点蓝、烧蓝、磨光。 这些步骤非常有必要知道,不然怎能让咱们明白到景泰蓝的贵不可言? 因为真的繁琐!景泰蓝的每一步走得相当艰难又扎实! 这种工艺,简单的说,首先就是制胎。 把胎体经过千锤万打,打制成理想效果。 再就是掐丝、粘丝、焊丝,也就是把掐好的细薄的丝粘、焊在胎壁上为纹样、图桉。 之后就是点蓝、烧蓝,也就是点涂釉料到掐丝中,入窑烧造。 最后是磨光,完成后,将釉料与铜丝的表面打磨至平整顺滑、抛光。 点蓝、烧蓝,是交叉进行的步骤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