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璀璨炫目的明珠瑰宝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它收录我国上迄魏晋,下至清初近两千年书画名家最优秀的书画作品,总数达一万两千余种。

    这本典级,肯定是中华民族历史和艺术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
    只要是清宫曾经收藏的珍宝,一般都会在这本书上找到。

    如果找不到,那就很可能是臆造品,不是真品。

    当然,要使用这本书鉴定古籍、珍宝,也需要注意。

    尽信书不如无书,所以,应当客观理智地,看待《石渠宝笈》着录的书画。

    《石渠宝笈》中,既有在我国书画发展历史上,璀璨炫目的明珠瑰宝,也有历代大量的伪作和彷作。

    书中着录的某家作品,并不一定就是这家的真迹。

    现在故宫博物院的书画库房里,就专门有存放虽然经过《石渠宝笈》着录,但并非真迹的资料库。

    因此,对《石渠宝笈》着录书画,要一分为二地看。

    既要重视它的史料价值和珍贵意义,也要正视它的缺陷和不足。

    《石渠宝笈》的着录只能保证几点,第一就是所录作品确在清宫收藏过。

    第二是《石渠宝笈》着录的赝品,不会晚于乾隆或嘉庆。

    另外,《石渠宝笈》有自己的缺陷,它没有图片,只是文字,这是古人没有办法解决的。

    此外,《石渠宝笈》只是相对客观地,反映了宫廷收藏的情况。

    但在鉴别上,仍有很多不严谨之处。

    这是由几方面造成的,一方面当时没有博物馆。

    无论是皇帝,还是他身边的近臣,其对书画的了解和学习条件比较差。

    而当时都是私家或皇室秘藏,外人没有特殊的关系很难看到。

    编纂者或者鉴定者,由于自己见识的高低,判断力就会大打折扣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是由当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所造成的。

    皇帝一言既出,别人是无法不遵从的。

    比如说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的伪品,先进入了宫廷。

    乾隆一看甚是喜欢,拼命题诗,赞扬得无以复加。

    结果真迹来了,他也明白真迹比假的好,但是自己的身份在这儿,不可能自己承认我看错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