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圭璧五寸,以祀日月星辰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《隶续·米巫祭酒张普题字》:此碑字画放纵欹斜,略无典则,乃群小所书。以同时石刻杂之,如瓦砾之在圭璧中也。

    这件圭壁,形象的说,就是正中减地的尖圭,呈长方条状,顶部琢为尖锐三角之型,圭体向两侧倾斜并凸出中间的嵴线。

    正面上端浅浮凋星辰纹饰,三星连珠,底部浅浮凋海水江崖纹饰,背面光素。

    其上纹饰最为主要的是:星辰与山之纹饰。

    这是什么?这是十二章纹中上下对应的一组。

    史载,皇帝冕服自舜帝起就服十二章。

    以后帝王皆承袭古法,历数千年未变。

    将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、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、黻,这十二古人之象,分两组对称排列。

    十二章各有专纹,各有象征。

    其中日(内琢有三足鸟)、月(内琢有玉兔)、星辰(通常作三星连珠)代表三光照耀,象征帝王恩泽普照四方;

    山则取其基业稳固;龙则取其应变,亦为帝王独有的尊贵象征;

    而华虫即为雉鸟,取其文采昭着;

    宗彝的形象为虎、蟾之形,象征帝王的忠、孝美德;

    藻为水生植物,取其洁净之意;

    火为光焰之状,取其光明;

    粉米即白米,象征帝王重视农桑且能滋养万民;

    黼为斧头之形,取其果敢决断的意志;

    黻为两「己」字相背之状,代表帝王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。

    这样的玉器,肯定少不了龙,所以这件玉器之上,也没有少了螭龙。

    圭与璧交接的两侧,各透凋一卷体螭龙,以阴线勾边,精致华美。

    璧之左右两侧出廓透凋一对灵蝠,圆眼尖头,双翼舒展,以寥寥细阴线勾勒翅翼之细节,作振翅欲飞之态。

    璧之下方出廓透凋浪势汹涌的海涛纹,与圭底部之海水江崖纹相连。

    /75/75384/29756404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