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东宁要塞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战况一时有些胶着,苏军甚至被日军敢死队摧毁了一个火炮阵地。

    1945年8月26日清晨,关东军第三司令部已被苏军占领。

    原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左被俘,后被苏军带到东宁要塞群中的胜洪山要塞,对负隅顽抗的日军进行劝降。

    这时苏军已经有些失去了耐心,假如河野的劝降没有效果,他们就要不计一切代价,使用武力突破要塞。

    收到投降书的齐木绝望了,他终于同意投降。

    只不过,他们肯定不会老老实实的投降。

    当时一些秘密资料被焚毁,一些中药物资被藏起来,通道被炸毁。

    困守要塞的日军,最丧心病狂的是秘密将仅存的30多名我国劳工处死。

    之后又怕妇女儿童受辱,残忍地采取了“家属自绝”的手段。

    亲历了战役的老兵莫尔代科夫讲述道:“那天中午,日军783大队残余的900名官兵,打着白旗从要塞中走出,举起双手投降,后面跟着伤病,最后面抬着将近上百具尸体……”

    至此,“东方马奇诺”防线全面破防,成了霓虹狼子野心全面破产的最后见证。

    为什么一条号称“不可逾越的防线”的战略作用如此有限?

    从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,到8月30日仅21天时间。

    比原版“马奇诺防线”防线更长、规模更大、设施装备更为齐全的“东方马奇诺”就全面破防。

    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,这种壁垒式防御为什么最终会失效,即世界上再坚固的盾,也有其被攻破的方法。

    二战时期,不论是亚洲还是欧洲的防线,着名的如大西洋堡垒、斯大林防线。

    甚至是原版“马奇诺防线”,也没能有效阻挡敌军的脚步。

    甚至反而由于过于信赖防线的作用,在战略上放松了警惕,反而加速了战争的失败。

    防线上核心要塞之间缺乏相应的机动性,在损失之后未能得到及时补充,也是防线被突破的原因所在。

    当然,日军将大部分兵力挥师南进,使得要塞群兵力不足,这也是防线最终被突破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/75/75384/29849120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