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五十章伯鹳射鱼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些金器数量多,形体大,制作也十分精美。

    从此可见古蜀人对金矿的冶炼、制作和加工技术,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,形成了一种特殊的“黄金文化”。

    在所有的黄金制品中,最富有特色的就1号坑出土的金杖。

    这根金杖长143        厘米,直径2.3厘米,重约500克。

    它系用纯金捶打成金皮之后,包卷木仗而成。

    不过,由于经过了3000多个岁月的涤荡,内芯的木棒已经腐朽碳化,只留下了被压扁变形的金皮,向人们述说着岁月的沧桑。

    但令人惊喜的是,这根只剩外面金皮的权杖上端约46厘米处,还铸刻有三组清晰可辨的图桉。

    上面两组是两只羽箭穿过鸟和鱼,下面一组是前后两个对称的头戴王冠的人头。

    之前陈文哲查看那两件蜀戈的时候,就看到过鸟和鱼。

    所以他十分清楚,这是当时古蜀国两个部落或者说王国的图腾。

    鹳鸟是柏灌族人的图腾,所以,这副图桉的寓意,显然就是伯鹳射鱼的意思。

    柏灌族和鱼凫族政权交替之时,柏灌族在某一次战争中战胜了鱼凫族。

    或者说是柏灌族为战胜来犯的鱼凫族,特意在这枚象征至高神权的金杖上,铸刻了伯鹳射鱼图桉,以鼓舞士气。

    另外,《淮南子·时则训》说:“季冬之月……命渔师治渔,天子亲往射鱼,以荐寝庙。”

    国君射鱼一般用作宗庙祭品,射鱼要在渔梁上进行。

    这根金杖实际上就是一柄标志着王权、神权和经济、社会财富垄断之权的权杖,为古蜀国政权的最高象征物。

    1号坑从坑内器物年代观察,相当于盘庚至武丁早期。

    因此,1号祭祀坑很可能就是柏灌王时期的祭祀遗存和器物坑。

    2号祭祀坑,从坑内器物年代观察,相当于武丁后期至西周早期。

    与新发掘的4号坑,属于同一个时代。

    这个时期,应该是鱼凫王时期的祭祀遗存和器物坑。

    坑内出土了,三件蜀王蚕丛“目纵”青铜人面像。

    所谓目纵,是指眼睛如圆柱一样,从眼眶中突出。

    其中略小的一件,宽77.4厘米。

    眼柱突出眼眶竟有9厘米,鼻梁上方还有1根高达68.1厘米的装饰物,它整体高达82.5厘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