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扑朔迷离的瑰宝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因大家都认为“禹王碑”是天书,所以这些人的注释、释读,均被认为,多是附会之说,并没有被当做是真正破解了“禹王碑”。

    不过,杨慎所解读的“禹王碑”释文,还是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,总体来说,算是功不可没的。

    当然了,也有很多人认为,杨慎的释读并不是准确,甚至还犯了不少常识性错误。

    总之,杨慎的释读争议还是蛮大的,有人夸,也有人贬!

    到了明代之后的清代,杜1等人也对岳麓山上的“禹王碑”进行了释读,但是基本都没获得彼时学界的认可。

    据传,等到了近代,着名的考古学家,兼甲骨文专家--郭老,钻研了“禹王碑”拓本3年,也仅识得3字。

    想一想,郭老可是甲骨文专家,仅仅才认识其中3字。

    一来二去,很多人便更加坚信,“禹王碑”上的文字,当是属于甲骨文之前的上古文字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大家便愈发认为,“禹王碑”就是千真万确的天书了。

    等到了当代,刘志一等也对“禹王碑”进行了释读。

    可和古代一样,这些释读的内容,均未获得学界的认可。

    所以,无论历朝历代,有多少个版本的“禹王碑”之释文,都不算是真正的破解了“禹王碑”。

    也因此,可以非常确定地说,“禹王碑”的碑文内容,至今还是一个谜!

    话说,历朝历代寻找衡山--岣嵝峰的“禹王碑”母石,也是历经了波折!

    历史上所谓见过“禹王碑”母石的人,大多都是传言,并无真正之证据。

    不过,等到了当代,据信,人们终于发现了南岳衡山之岣嵝峰上的“禹王碑”母石。

    且据传,专家也基本认可,这就是4000多年前的石头。

    不过,非常可惜的是,因为年代太过久远,加之被一农户砌房时,砌进墙体损坏了一半。

    故而“禹王碑”母石上的,传说的歌颂大禹治水功德的岣嵝文,早就不见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