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孔子庙堂碑可是很出名的,陈文哲是知道,它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损毁。 《孔子庙堂碑》,有数种,以唐虞世南所书最有名,故单称《孔子庙堂碑》或《夫子庙堂碑》,多指此碑。 唐武德九年,也就是公元626年刻,虞世南撰书。 …. 这一块石碑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,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。 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(626)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,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。 贞观七年(633)刻成,无撰写年月。 所以,这块碑是唐碑,正书,虞世南撰并书。 虞世南书《孔子庙堂碑》原本称《东观帖》,明代王世贞曾收藏,后辗转入清内府。 其间曾为董其昌所得,董其昌大为赞扬。 虞世南书此碑成,以墨本进呈 唐太宗。 太宗把王羲之所佩右军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,赐给虞世南。 虞世南亲笔写的谢表,宋时曾刻入《群玉堂帖》,已佚。 此碑书法俊朗圆腴,端雅静穆,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。 此碑刻成之后,「仅拓数十纸赐近臣,未几火尽」。 可惜这块碑早就失传,找不到了。 武周长安三年(703),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。 这一块碑,正书三十五行,行六十四字。 额篆书「孔子庙堂之碑」六字,为李旦所书。 而这块重刻之石,今亦不传。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:「孔庙虞书贞观刻,千两黄金那购得?」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见了。 所以说,不要说这块石碑,就算是古代拓本,也是十分珍贵的。 现在所存精品古拓,仅有清人李宗瀚得元康里于山旧藏本,誉为唐拓本。 究竟为何时所拓,难以确定。 此拓本大部是配陕本,其漫漶、损泐之字多是唐本。 李宗瀚本有翁方纲考释文字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