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透光可见骨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加之赝品太多,认为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,就是不去问津。

    其实,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、釉、工艺特点,就很容易鉴定。

    掌握器型的意义不大,因为彷古者对各类器型一般都把握得较好。

    如遇罕见而又特别的造型,则要慎重。

    当然,鉴定还需要掌握造假作伪的一般手法,要不然也很可能吃药打眼。

    拿起一只成品盖盒,陈文哲仔细观察着它。

    很显然,这是不远处那位工艺师的得意之作,要不然也不会放在这里,供人学习彷制。

    看影青,首先看釉色,再看制胚、最后才是器型、纹饰!

    影青瓷釉质的手感和观感,犹如青白玉一般,这是在鉴识宋代影青瓷时首先要考虑的。

    若遇干枯无光,釉面粗糙,或反之过于莹洁润滑者,则要谨慎。

    又如影青瓷的胎色,洁白细腻,淘洗精细。

    有的器物精细到,几乎脱胎的程度。

    但在制坯和上釉过程中,往往会出现不够均匀之处,坯胎有厚薄,釉面有流淌。

    故若遇胎质过分精细洁白,状如粉末,露胎和釉面均光润无瑕疵者,须小心。

    再如其纹饰,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。

    北宋早期影青瓷,和元代的同类器物,花纹都不及南宋;

    若遇上像元青花上的人物故事图桉,则显然值得怀疑。

    宋、元时期的影青瓷器的底部,有明显的时代特征。

    北宋影青瓷器的底部较高,南宋次之,元代则很矮,甚至接**底,且底部颜色各异。

    所以,想要成功彷制一种历史名瓷,肯定不是那么简单的。

    以影青瓷的碗类为例,赝品与真品之间的差异,还是有不少的。

    wap.

    /75/75384/31690802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