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真正的窑变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不同大师的作品风格,烧制工艺,学术造就都会对作品的收藏价值造成直接影响。

    钧瓷,除了大师出品是好东西之外,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意外。

    窑变,还是要看脸。

    比如现在,就有一件跟钧瓷相关的故事。

    这个故事的原型,是讲的是某个钧瓷窑口的镇馆之宝“蟠龙瓶”。

    当时烧制出来之后,本来要砸掉,可是后来却给多少钱都不卖,而且还被央视多个节目拜访。

    其实这件镇馆之宝,在刚出窑的时候,因为有瑕疵差点被砸掉。

    因为这件展馆之宝,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一件残次品。

    钧窑的窑口,一般开窑遇到残次品,就会直接砸掉,不让残次品流出到市场上。

    一件完美的钧瓷作品,首先要器型端庄大气,釉面光洁不能出现残次问题。

    但是这个残次和瑕疵以及微瑕,大家一定要区分开,因为钧瓷的重点是在于窑变变化。

    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作品,所以很多藏家对于钧瓷的烧成,是具有更大的包容性。

    这件蟠龙瓶非常漂亮,是澹雅胭脂红,红色兔毫丝丝绕绕,遍布蟠龙瓶全身。

    但是,它有个致命的缺点,就是开头讲的那个残次问题。

    蟠龙瓶身,有几个鼓起的气泡。

    其实这个气泡如果在釉下,不突出,釉泡不破,这是怎么也正常不过的现象。

    但这个釉泡好巧不巧,刚好就出现在釉的表面,它有着明显的突兀感。

    按照钧瓷的检验标准,这样的品相是要砸碎直接扔进窑魂池。

    几个窑工看了也是十分惋惜,正在准备扔到一边的时候,旁边有一个神都来的顾客,看上了这件蟠龙瓶。

    他说几个气泡很独特,恰巧在盘龙身上,看起来很像是刚出生的小龙一样。

    几个窑工凑到面前一看,还真是有点像。

    再加上气泡的位置,刚好带有几丝胭脂红的窑变,看起来就更加形象起来了。

    就这样这个蟠龙瓶,就被保存了下来。

    因为它的残次问题,却大大增加了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。

    也就因为它的残次问题,反而成变成了独一无二的孤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