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其中,发掘出土的1号车体量巨大,车长2.56米、宽1.66米。 车舆顶部有防雨防晒等设施,装饰奢华。 车篷上有彩席遗痕,车舆顶部周边装饰着管状铜器、骨器。 此外,发掘显示,1号车和2号车南北并排,且陪葬马匹均呈侧卧式摆放。 马骨上不见马器具,这符合文献记载当中,陪葬车实行“拆车葬”的记载。 陪葬车一般分为“整车葬”“拆车葬”“车马混葬”等不同形式。 这座古墓很显然实行的是“拆车葬”。 即先把马杀死,并排放到车马坑底部,再把完整的车辆拆开,将零部件放在马匹尸体之上。 从发掘情况看,3号车马坑陪葬的马车,可能是一国国君和夫人的日常用车。 但具体是哪一国,哪一代国君,无从定论。 不过,只是看着辆已经恢复的铜马车,就足以让人惊叹。 特别是恢复这辆铜马车,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,就是不知道,他们恢复了几辆铜马车? 要知道这些青铜轮牙马车,它们出土之时可不是完整的状态。 要想修复这辆青铜轮牙马车,首先要清理干净。 不说其他,只是一个马车室内清理工作,就十分繁琐。 要根据提取的遗物和精确数据,按照原来的工艺、结构进行一比一的原样复原。 才能恢复青铜马车雍容华贵,让它重现昔日的雄姿。 不说这辆青铜轮牙马体型多么大,只是马车遗迹由车体和四匹马的遗骸,就足以让你清理的头昏脑胀。 而这还不是最麻烦的,最麻烦的是其上的绿松石,因为这辆马车上的绿松石多达上万片。 相对于以往发现的西周时期的随葬车舆,这套马车不仅车辆形体较大,而且装饰华丽复杂。 车厢装饰有大量镶嵌绿松石的青铜构件、薄壁青铜兽面装饰,以及玉器和彩绘构件。 兽面纹车軎镶嵌绿松石,甚为精美,而这更加让修复这辆马车增加了难度。 要知道车上的绿松石,一件器物上可能镶嵌有一两百颗绿松石。 陈文哲围绕着马车稍微一转,就计算出,他们差不多共修复了400多件铜饰件,其中镶嵌绿松石的有300多件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