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清代陶瓷所取得的艺术成就,是世界瞩目的,对现代设计的影响,也是深远并且巨大的。 从顺治时期的承上启下,到康雍乾盛世的百花齐放。 尽管最后由于局势动荡等原因,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败。 但仍然在我国的工艺美术史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它的传世作品,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、世界观、道德观。 其审美价值很高,不仅是珍贵的文物,更是珍贵的艺术品。 当然也是传统劳动人民创造力、想象力、审美能力的体现。 那个时期的康熙的青花、五彩、三彩、郎窑红、豇豆红、珐琅彩等装饰品种,风格别开生面; 雍正的粉彩、斗彩、青花和高低温颜色釉等,粉润柔和,朴素清逸。 乾隆的制瓷工艺,精妙绝伦、鬼斧匠工,前无古人。 青花玲珑瓷、象生瓷凋、彷古铜、竹木、漆器等特种工艺瓷,惟妙惟肖,巧夺天工。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年间珐琅彩、粉彩,是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。 珐琅彩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,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,后画花卉,有花无鸟是一特征。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,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。 描绘人物服装或植物花朵时,先用含砷的“玻璃白”打底,再在上面用芸香油调合的彩料渲染。 其效果较澹雅柔丽,视觉上比五彩软,所以也称“软彩。 康熙后期的瓷画风格,多受当时着名画家“四王”的影响,装饰内容多为山水松石、古装人物、神仙罗汉、仕女美妇等等。 当然,康熙年间模彷前代名瓷,也是这一时期的生产特点。 如在造型上模彷古代铜器,在风格特点上,模彷各大名窑的釉色纹饰等。 这种模彷,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多种颜色釉的出现。 如“臧窑”出产的蛇皮绿、鳝鱼黄、吉翠、浇黄等等。 康熙四十四年,朗廷极任巡抚,兼管窑务,史称“郎窑”。 在其任职期间,大力推动瓷器革新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