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青花瓷中的巅峰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豇豆红、郎窑红、胭脂红、祭红、洒蓝、瓜皮绿、孔雀蓝、豆青、金银釉等等花色品种,纷纷出现,争奇斗艳。

    而到乾隆时期,乾隆瓷器一面保留古代的精华,一面吸收西方艺术。

    外观造型大部分比较规整,除常见器型外,出现了一些奇巧怪诞的物件。

    主要用于赏玩,被称作“浑厚不及康熙、秀美不如雍正”。

    此时盛行在琢器上,使用转心、转颈等技艺手段,制作工艺极其精致。

    象生瓷技术高超,彷木纹、彷竹器、彷漆器、彷金属器等等,几可乱真。

    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,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,以至惟妙惟肖地模彷别的物质效果。

    到了乾隆时期,粉彩完全取代了五彩,但产品质量不如前代。

    在粉彩器皿上讲究用镂空、堆塑的装饰手段,辅以“轧道工艺”和开光、剔刻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工艺到底有过好,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,陈文哲因为全都制作过,所以十分清楚。

    比如其中的名品“古月轩”珍瓷,这是一种有署“古月轩”的珍贵瓷器,它是以乾隆宫中古月轩命名的。

    制作过程也很不简单,这种瓷器是从景镇挑选制造精良的素胎进京,命内庭供奉绘画高手绘画,于京城设炉烘烤而成就。

    可以说,这三朝,已经是清代瓷器中的精华。

    涉及到的釉色真不少,其中的精品有蛇皮绿、鳝鱼黄、吉翠、浇黄等,这是康熙时期的精品。

    当然,康熙的翠毛蓝、宝石蓝,更是特殊,毕竟更加少见。

    还有康熙时期主要颜色有,像是红、黄、绿、紫、蓝、黑等釉色,都值得提一笔。

    特别重要的是,这一时期很少用青花,所以康熙青花就更加少见。

    少用,并不是没有,也不是不用。

    在之后,就是雍正时期,这一时期使用的釉色就更多。

    雍正、薄胎瓷是经典,其次就是“粉彩”“斗彩”“青花”等“颜色釉”。

    而颜色釉中的代表,就是十二色单釉菊瓣盘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的釉色像是豇豆红、郎窑红、胭脂红、祭红、洒蓝、瓜皮绿、孔雀蓝、豆青、金银釉等等,都在这一时期成就辉煌。

    最后才是乾隆,其中粉彩是巅峰,再就是转心瓶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