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历代青花之冠,举世尊祟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洋蓝是清代中晚期,从德意志和霓虹等化工染料工业发达国家,进口的化学料。

    应该是分析纯或化学纯氧化钴,呈色虽然也蓝中泛紫。

    但因非常纯净,没有天然矿物料苏麻离青中的杂质和微粒,也没有铁锈斑。

    洋蓝俗称“洋料”,它由景镇查裕顺颜料店总经销,其中以“墨鹤牌”为名牌。

    由于洋蓝价廉“物美”,受到市场的欢迎。

    国产青料(珠明料)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,每况愈下,逐渐澹出了景镇釉下装饰材料市场。

    只有脱胎和粉定厂家,仍使用珠明料。

    洋蓝对初学者来说,比较容易同苏麻离青料、回青和珠明料在呈色(色感)上产生混淆。

    因为四者的呈色,都是青中泛紫。

    若认真观察,它们还是有显着性差异的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青料产地的不同,则青料中所含的不同元素有高低,故它们发色是丰富多彩的。

    “至正型”元青花用的苏麻离青料、明代嘉靖、隆庆和万历三朝用的回青料和清末民初用的“洋蓝”,都属于进口料。

    苏料含铁量高,烧成后釉面有“铁锈斑”出现。

    而回青和洋蓝,都没有“铁锈斑”。

    它们的呈色,都有青中泛紫现象。

    但苏料微紫、青翠靓丽,回青紫色较重但纯正沉稳和耐看。

    珠明料发色蓝正且美,与洋蓝较易混淆,但珠明料纯正沉稳;

    “洋蓝”色泽显得过于艳俗、不雅,青花飘在釉面之上,有扑面而来之感。

    回青料只在明代嘉、隆、万三朝,由官府进口并限于官窑使用。

    文献有对其严格控制的记载,但仍不断流入民间配入民窑青花中使用。

    特别在隆庆朝六年中,御窑厂烧制官窑器的仅区区一次任务。

    所以,回青料流入民窑就很多。

    同理也证明,回青器物不全是官窑器。

    青料对比鉴识方法很重要,也是收藏家的基本功。

    掌握各种彩料的创制时间和使用年份(区间),非常有助于我们判断瓷器真假和断代。

    洋蓝大约是在清中晚期才发明出来的,如果一件署着清顺治或明代的瓷器纹饰中,有洋蓝出现,就可断定为赝品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