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现代收藏家不喜欢洋蓝器物,当然洋蓝料青花瓷也有精品。 如一些胎料精细、制作雅致的晚清民国洋蓝料烧制小件,已经越来越受收藏家亲睐。 再说康熙翠毛蓝,它蓝得很深沉,层次感非常强。 有的甚至达到象波浪一样,一层一层的深浅展现。 而它的笔道,又非常清晰明丽,那怕是细如牛毛的笔迹,也是清晰可见。 且发色浅浅沉于釉下,浅而明,绝无晕散之感。 这也是翠毛蓝的制作,要看运气的一个重要原因。 笔触越是细腻,对于青花发色来说,要求就越高,因为青花或多或少,都有散晕的现象。 所以,烧制好的翠毛蓝,往往会呈现出了一种神奇的、接近于国画中墨色在宣纸上渲染的效果。 这种蓝色的色阶,也成多个阶梯,甚至可以把绘画中的皴法表现的淋漓尽致。 这从故宫所藏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缸的纹饰,就可以看出来。 如果展开看,就是一幅极具中华传统绘画的妙笔丹青。 再说明代宣德的苏麻里青料,它的晕散效果,是恰恰相反的。 从某种程度上看,清末洋蓝有一点宣德青花的姿态。 但却没有宣德青花的那么晕散沧桑,且情浓处,凹显锡黑斑如铁锈。 如在暗处打灯观之,只有斑斓二字可以形容。 这正是它,让人惊艳且津津乐道的地方。 可以说,宣德青花是古朴浓艳沧桑,宝石蓝名扬天下,而康熙的翠毛蓝则是明丽艳雅,象秋高气爽的万里晴空。 这两种青花瓷是历代青花之冠,举世尊祟。 这么好的青花瓷,想要彷制,却并不容易。 特别是对于陈文哲来说,想要寻找点捷径都不容易,就不要说其他人了。 也就是说,就算是从隋侯之珠内寻找,也没有找到准确的明珠料处理方法。 这一次,他就只能借助之前的经验,来呈现明珠料中的氧化钴发色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