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场战斗,并无奇谋纵横,只持续了不到一天。 世人不知道的双方军队,究竟有多少兵力。 也不知道战斗中,到底运用了什么阵法。 甚至不知道战斗具体的经过和情景,但这并不妨碍这场战斗,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重要也是最着名的战斗之一。 这些扑朔迷离的疑团也吸引了从古至今的人们了解、思索、研究这场战斗。 这就是牧野之战,这是一场决定我国历史走向的“小规模”战斗。 这场战斗在各种典籍史料中,都留下了蛛丝马迹,甚至引发了更多的疑问和争议。 就像是现在,虽然陈文哲看到了整个战争过程,他依然感觉疑窦丛生。 说牧野之战是一场“小规模”战斗,是与后世战争的规模相较而论; 但如果回到商周之际,未免不符合当时的实际。 商王朝出动了多少军队,可靠的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。 所谓70万刑徒之说,恐怕出于后人的夸大与附会。 当时商王朝的军队主力都在东方,能够到牧野抵御周人进攻的军队,应当不会非常多。 而周武王率领的伐殷之师,则是货真价实的国际联军。 除了姬周部族的军队,还有长期与姬周部族联姻的姜姓部族的军队,更有在此前已臣服于周的周边小国的军队。 但是,某些史料表明,牧野之战或许不只是西陕兵打败了南河兵那么简单,这一仗中似乎还出现了“川军”的身影。 《尚书·牧誓》记载,周武王历数与他一同征伐殷商的国族。 其中有“庸、蜀、羌、髳、微、卢、彭、濮人”,排在第二的就是“蜀”。 我们所熟悉的“蜀”,就是今天的川。 东晋时常璩着《华阳国志》也记载:“周武王伐封,实得巴蜀之师,着乎《尚书》”。 常璩所说的《尚书》,应当就是指《牧誓》这一篇。 如果说到三千年前的川省,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着名的三星堆文明。 当时的“川军”,自然就是三星堆文明的军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