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楷书鼻祖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惜,现在这样的笑话还真不少!

    “老板,这一块应该还不是最珍贵的,但是他保存的最好,您看这一块!”

    就在陈文哲研究《董美人墓志》的时候,李天强十分得意的指着另外一块石碑开口道。

    陈文哲一愣,接着转移了过去,不是说过来看禹王碑的吗?

    现在他禹王碑还没看到,可像是《董美人墓志》碑这样的名碑,他已经看到了好几块。

    陈文哲看向李天强,这小子收集的石碑是真不少。

    顺着他指向的方向,陈文哲看向另外一块石碑。

    这一块石碑更加古朴,也好像更加出名。

    “司徒臣雄、司空臣戒......这是《乙瑛碑》?不对啊,这怎么是楷书,我记得没错的话,这块石碑应该是用隶书刻的吧?”

    “对,这是《乙瑛碑》,但是不是普通的《乙瑛碑》,它就是用正楷刻制的,有人说它才是真正的钟繇《乙瑛碑》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李天强更加的得意。

    不用说,这块石碑争议肯定更大。

    陈文哲看字迹,倒是感觉像是钟繇的正楷。

    但是,这块石碑太出名了。

    人家刻制的时间,那时钟繇好像才三岁,所以说这绝对不可能是钟繇的真迹。

    但是,无风不起浪,既然有人说《乙瑛碑》是钟繇的作品,那肯定是有原因的。

    在这里,就要重新说一下钟繇的成就。

    钟繇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,多种书体兼工,其书法古朴、典雅,字体大小相间,整体布局严谨、缜密。

    张怀瓘《书断》说:“元常真书绝世,乃过于师,剐柔备焉。点画之间,多有异趣,可谓幽深无际,古雅有余。秦、汉以来,一人而已。”

    他写得最好的是楷书,《宣和书谱》评价说:“备尽法度,为正书之祖。”

    钟繇所处的时期,正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,并接近完成的时期。

    在完成汉字的这个重要的演变过程中,锺繇继往开来,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。

    一方面他能适应时代潮流,善于学习民间出现的新书体;

    另一方面他勤奋学习,善于思考与钻研。

    据唐代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说:蔡邕受于神人,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,文姬传之钟繇,钟繇传之卫夫人,卫夫人传之王羲之,王羲之传之王献之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