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没有什么是不可模仿的-《我的系统不正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种特征是从烧成出窑时就已形成,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加深。

    元青花钴料的晕散形态,也是不同的,大致可以分为三类。

    最明显的就是先前说的点散型,点散型的特征,是釉面有许多点状青花斑大面积散布。

    这种现象,只有进口苏麻离青才会发生,感觉就象在面上撒了把胡椒粉。

    有人认为,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,是钴料碾的不细,残留的颗粒所致;

    虽有一定的道理,但尚不足以解释全部。

    因为这种颗粒,不仅在涂有青花地方有,未涂青花的空白处同样存在,甚至大面积分布。

    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,形成机理有待进一步地探讨。

    在就是结晶型,这种晕散,实际上是由结晶斑造成。

    点状和线状的铁锈斑。组合形成了特殊的晕化效果。

    其特征是,边缘呈不规则齿形毛边,有的表现为毛绒状。

    这种类型的晕散,也主要是含铁量高,易出铁锈结晶斑的进口钴料所有。

    最后是流淌型,流淌型晕散是由钴料在釉中流淌而形成,也是最为普通的青花晕散形式,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。

    当然,散晕也不是元代和明代前中期独有的现象,就算的清代也有。

    可以说,元、明、清三朝的青花散晕现象,都有着各自的特点,也是有区别的。

    对于瓷器收藏,青花瓷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品种之一。

    在青花瓷器收藏中,元、明、清青花占主导地位。

    可是,在元、明、清时期,青花瓷器因各时期的制作工艺及用料不同,让青花色料的发散不同。

    从而形成了,元代与明早期和清代青花的晕散区别。

    99mk.infowap.99mk.info

    /75/75384/31746580.html


    第(3/3)页